本报讯(记者 李芳通讯员 刘喻枫)你是否还记得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报听写?前天,武汉轻工大学汉字听写大赛决赛在该校金银湖校区举行,一些生僻字让不少学生傻眼。
决赛伊始,“齑粉”“梳篦”“鹡鸰在原”等生僻词的高频出现,让现场观众大呼“傻眼”。而“补苴罅漏”一词更是让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代表队双双“败北”,对于同学们的疑惑,大赛评委、该校汉语言文学教研室李奇志教授,对这一词语进行解释:“补苴罅漏出自韩愈的《进学解》,苴是指鞋底的草垫,成语的本意是弥补儒家学说的缺陷和漏洞,后比喻为弥补做得不好的事情。”最终,该校艺术与传媒学院卫冕成功,获得一等奖。
对于生僻字词频频出现在比赛中,承办活动的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廖前兰老师介绍,这些都是高中课文和名著中找到的原词,只是被我们忽略了。她认为,汉字文化本就博大精深,大学生如果都嫌弃它们“生僻”,还有谁来传承古老的汉字文化呢?